桌面
城市裡看地圖 — Google Map 轉用 Citymapper
去年轉用 Android 以後,沒有再安裝新的地圖應用,只是乖乖使用內置的 Google Map。近日重新下載這個來自英國倫敦的 Citymapper ,發現他們經過幾年搜集香港交通數據,路線搜尋、車程預計和交通的資料庫也比 Google Map 好,他們投放在 Localization 的心機也是有目共睹。
【立即免費下載:iOS / Android】
十年前,大部分人手機只有一兩個地圖應用(Google Map 和無用的內置 Apple Map)。但隨著地圖的資訊越來越多的時候,便分拆出不同功能的地區資訊應用,導航應用 (如 Waze)、交通轉乘應用(如本地的地鐵、巴士應用、 Cityma
地圖
【以約遊記】特拉維夫的印象碎片
深夜在特拉維夫的 Ben Gurion 機場降落,機場的保安不似網上其他遊記盛傳般嚴密,縱然以往也到過其他伊斯蘭國家旅遊,一直半期待的入境質詢,也只是問了幾句:名字、逗留多久和入境的目的便放行。機場最讓人深刻的建築,是入境與出境兩方向交接的大堂,交叉形一上一下對接客運大樓和航天樓,側邊展出以色列本土的重要成就,緩緩引領來客認識這片國土。
與兩小時車程相隔的耶路撒冷相比,特拉維夫可謂歷史長流中的一個初生嬰兒。歷史記載耶路撒冷的第一座寺廟,建於公元前 950 年,是古代以色列王國的所羅門時代。相隔近三千年,特拉維夫才建城,六十個家庭呼應錫安主義重建猶太國,抽籤於雅法古城 (Jaffa) 以北的沙丘
地圖
【以約遊記】城市的氣質
旅行於我來說,是一面鏡子,小小的角落總會找回自己城市的鏡像,皆因我們看的想的一切皆從我城對照而來。( 《旅行是一面鏡子》) 。這年十月,遊歷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及約旦,順時針地繞著約旦河谷走了一整個圈。三地也不算是港人熱門旅遊的地方,最多舉辦的也是耶路撒冷的朝聖團。不過,港人又不是對這些地方聞所未聞,新聞報導總也會見過以巴衝突、中東戰事的畫面。固然十多日的旅程不足完全瞭解一個國家,但踏過的步伐,彷彿承先啟後般引來對世界這一角落的疑惑和好奇。
<iframe src="https://www.google.com/maps/d/embed?mid=1BDgsVtxcp62O5a1QENafJkZN
銀幕
我影我城──影評人家明專訪
電影猶如一支萬花筒,窺視的角度不同,每人看到的圖案也不盡相然;對著怎樣的背景,也會看到怎樣的顏色。香港的電影,同樣也是百花齊放,經歷興衰,近年本土主義的興起,引來不同的火花,有重溫老香港的文化保育電影,也有揭示社會現實的電影,甚至香港於外國電影中的形象,也納入當中的討論。今期刺青雜誌專題「影」,邀來本地影評人家明作專訪,談談香港作為城市,於電影中的不同形象。
四字曰外國電影裡的香港:一笑置之
從外國電影看香港這個都市,大多只有兩極化的固定形象:如非東方傳統的漁村市場,就是高樓大廈建構的國際城市。去年上映的 Pacific Rim(悍戰太平洋)就是一例,一面是機械人和怪獸於大廈之間的大戰,另一面
筆記
慢步重拾西環的節奏 — 西環誌
在第二街和西邊街的交界,有一間理髮店默默服務⻄營盤的街坊逾半個世紀,那是「友記理髮」。桌上的毛刷、剪刀、炭精風筒和抹剃鬚膏的牛皮帶,甚至客人坐上的椅子均散發著懷舊的氣息,連收費也是懷舊價,男士洗剪剃全套服務只收六十元,淨剪髮更只是三十元。導賞員跟友記理髮的伯伯暢談風生,憶記起六七十年代,一隊樂隊差點令香港所有的理髮店都面臨倒閉,因為人人也在留長髮,那隊樂隊名叫「披頭四」。現在巷中半開放式的設計,理髮店也成為社區的空間,擺上數張椅子,不是光顧的街坊也會來串門子,亦有人搬離西營盤後也特地回來光顧友記。時代在變,人情不變,參觀期間便有街坊把著馬經與兩個半退休的師傅一起研讀。
其實只要放慢腳步,走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