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了 Touch ID 和 處理器,Steve Jobs 雖然已經逝世,但不會有人否應他的願景仍對今天的蘋果公司有指引性。Steve Jobs 傳記的作者 Walter Issacson 就曾經寫過:
He had three things that he wanted to reinvent: the television, textbooks and photography. He really wanted to take these on.
大家可能將電視、電子課本和攝影這三項範疇,當作三款全新產品,但如上回所言,蘋果的創新已轉移到大眾早已適應的現有產品上,不是真的由頭開始研發
我不太記得沒有電腦過活的日子,因為我們這代是看著螢幕長大的。如果一個荒山野人此時此刻走到市中心的話,你想他會否嚇個半死呢?街上周圍也有懂得發聲跟你說話的框框,背後卻空無一物。街上人人也拿著一塊磚頭,按下按下又對著說話。以 The Matrix 這套電影給了我以下的啟示:電影於 1999 年上映,迎來千禧年,實在來得合時。我們不禁讓去思索二千年,十億人存活於這個地球上的意義,科技引領我們進入數碼化的時代,真與假的界線也漸漸模糊起來。
電影一開始便借用了著名的思想實驗 Brain in the vat,如果一個腦袋裝在缸中,倒入使它繼續活下去的營養液體,神經的末梢接上不同的電線駁入記憶和感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