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是一個停不了的心理測驗。對著比你年輕的人,總是喊攰認老;在長輩面前,卻要精力充沛,盡顯年輕的力量。青春大概就是在自己裝成熟和恃年輕之間慢慢流走,抓也抓不住。人到某個時候,便開始只懂得懷緬過去而放棄現在,Good Old Days 啊,大概發現自己兩袖清風,身無一物,理想遠飛,只剩下現實相伴,這時候人便會會幹下一些不能挽回的事情,中年危機也。
一直等到妻子因意外而昏迷,Matt (George Clooney 飾)才有機會好好審視一下人生,生活隨著時間被婚姻、子女、工作、家族、友情所佔去,惟獨是原本的自我卻已經迷失。到他醒覺的時候,妻子已臥在床上不會醒來,他接回子女打點一切,還要安排親朋戚
相信是很多人談起 iPhone 時第一句會說的話就是:「我覺得蘋果公司在 Steve Jobs 逝世後已無法再創新了。」然後羅列一堆證據,iPad Mini 只是 iPad 的縮細版,OS X 的新功能只是從 iOS 抄過來,新推出的 iPhone 5c 重新走上金屬與膠殼之間的循環,還談甚麼創意改變世界呢?我說的是:這間公司已悄悄地改變其發展模式。
人人也期待蘋果開發新產品,但蘋果電視、蘋果手表甚至蘋果相機等謠言傳來傳去也是沒有蹤影。事實上,這間現金儲備比某些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高的科技公司,革新的模式已經有所調整,於充分的資源、技術和人才之下,孤注一擲於新產品上並不合理,反而於大
上回談了 Touch ID 和 處理器,Steve Jobs 雖然已經逝世,但不會有人否應他的願景仍對今天的蘋果公司有指引性。Steve Jobs 傳記的作者 Walter Issacson 就曾經寫過:
He had three things that he wanted to reinvent: the television, textbooks and photography. He really wanted to take these on.
大家可能將電視、電子課本和攝影這三項範疇,當作三款全新產品,但如上回所言,蘋果的創新已轉移到大眾早已適應的現有產品上,不是真的由頭開始研發
我不太記得沒有電腦過活的日子,因為我們這代是看著螢幕長大的。如果一個荒山野人此時此刻走到市中心的話,你想他會否嚇個半死呢?街上周圍也有懂得發聲跟你說話的框框,背後卻空無一物。街上人人也拿著一塊磚頭,按下按下又對著說話。以 The Matrix 這套電影給了我以下的啟示:電影於 1999 年上映,迎來千禧年,實在來得合時。我們不禁讓去思索二千年,十億人存活於這個地球上的意義,科技引領我們進入數碼化的時代,真與假的界線也漸漸模糊起來。
電影一開始便借用了著名的思想實驗 Brain in the vat,如果一個腦袋裝在缸中,倒入使它繼續活下去的營養液體,神經的末梢接上不同的電線駁入記憶和感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