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

《揭開面具──選戰偽術師 Our Brand Is Crisis》

民主選舉,選票投給不是候選人,而是候選人的面具。每人也戴著一副面具,只不過選舉中耗資請來的專家,度身為候選人訂造最受選民歡迎的一副面具,這些選舉戰術、公關的專家,於這套電影的中文譯名得以其名 —「選戰偽術師」。沒有騙入場的觀眾,戲名 Our Brand is Crisis 開宗名義地說我們的品牌是推銷「危機」的概念,跟筆者一樣看錯 Our Brand is "in Crisis"  的朋友大概以為「這是品牌的危機」。電影定位成一套政治喜劇 (Political Comedy),不過政治角力的篇幅不多,幽默場景也只不過為胡鬧,可謂浪費了一線荷里活主角 Sandra Bullock 的才華。

美國選舉戰術家 Jane Bodine (Sandra Bullock 飾) 被邀到南美洲的波利維亞重出江湖,協助民調低落,排名嚴重落後的前總統 Castillo  再度當選。Jane 同時面對宿敵的挑釁 ,多次擊敗她而受聘於另一候選人的 Pat (Billy Bob Thornton 飾)  。Jane 以「危機」一字,建議選舉團隊應主打國家面臨的危機,以總統強硬的真性情,放下虛假的面具,讓選民渴求具經驗的前總統上任。電影裡說了很多句危機(跟施政報告裡的「一帶一路」差不多),選民也簡化作輕易接受有危機的這套說法。縱然前總統巡迴演說,甚至遇上圍堵的群眾要求舉辦公投,阻止國際貨弊基金組織進入波利維亞,Castillo  還是說著「危機」兩字換來掌聲和放行。

電影整體而言,驚喜不大,只是越接近結尾,越難看下去。由銀幕上以動畫顯示候選人民調的排名起,已經不難猜到反敗為勝的這個結局。不過最讓人反感的,是電影過份誇張、劇情化的處理。電影中段兩個候選人的巡迴巴士冤家路窄,選戰演變成巴士在山路賽車,載著總統候選人的巴士版南美頭文字 D,叫人看得目瞪口呆。到結尾不知何謂的劇情轉折,選戰過後,揭開面具,只如川劇變臉般還有不同面譜。 Castillo 當選後僅僅數十小時,便已違背選舉承諾接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代表,如此短時間內引起民眾走上街頭示威。Jane 在內的美國選舉外援團,因示威堵塞在街道上,Jane,無視其他同事的阻止,恍有感召般下車與先前為 Castillo 站台的年青義工 Eduardo  注目對視,然後一同走上街頭抗爭。過分刻意劇情化的處理,讓電影的焦點更加模糊,開首和結尾更加插了 Jane 的訪問,讓電影多兩分紀錄片風格(電影本是紀錄片改編),讓觀眾得悉 Jane 後來當了南美政治調解員,這個結局可說是不堪入目,沒有確切行動解決電影提出選舉弊病的問題,憤世疾俗的主角更成為荷里活樂觀主義的表表者。

電影糟糕的劇情處理,可歸究於編劇。Jane 以弱者的形式出現(首十五分鐘,她也捧著個氧氣樽,笨手笨腳的),還有少許神經質,被同事戲稱 Calamity Jane  (災難 Jane)。這樣不專業的形象與後來提出「危機」的戰略,確實產生了落差,但動機卻在於他和 Pat 的私怨,而非南美政局或候選人的個人魅力或態度。在此而言,這場屬於外行人的選戰,很難得出 Jane 要拯救南美政局的結尾。選角而言,Sandra Bullock 又是否最佳人選呢?一點關於電影的趣聞,是主角  Jane Bodine  本來在劇本編寫時是以男性角色來發展的,不是任何一個男角色,而是以 George Clooney 為藍本。電影後來因 Sandra Bullock 的加入再修改劇本,這更讓筆者推敲電影有甚麼原素因角色而改變呢?佐治古尼的氣質,處理與宿敵 Pat 在選場過招時,也許能做到 Ocean’s Eleven 《盜海豪情》般的鬥智鬥力。可是,將佐治古尼放到電影惡作劇的一幕,Jane  跟 Eduardo  等朋友唱醉了,然後以床單和食物彈到 Pat 的酒店房間,變相把智慧和策略的對壘變成「小學雞」意氣之爭的檔次,暗暗指出荷里活男女角色處理的分別,為甚麼 George Clooney 可以很型棍地與宿敵對招,Sandra Bullock 卻要少許瘋狂才能跟對手看齊呢?

從紀錄南美小國的一場選舉的奇蹟,改篇成荷里活的劇情片,Jane 在電影中偽紀錄片的自白也一針見血說道:「那是出賣靈魂嗎?當然是,那根本是行銷,說服大眾支持一些他們不需要的事,然後你從中獲利。」把選舉與行銷劃上等號,這套電影的本質又何嘗不是呢?選在台灣總統選舉、香港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之間的檔期上咉這套電影,用意顯然將這段在波利維亞發生的選戰拼入一起討論,最重要的其實是吸引香港觀眾入場觀看。譯名「偽術—藝術」的食字已經顯示觀眾接納虛偽政客的常態,民眾倒過來要以藝術的角度欣賞每天高官、議員荒謬的言論。發生在香港的話,恐怕前總統 Castillo 甚麼也不用做便已經當選,甚麼選舉戰術家也不用走出來拯救世界。

載於立場新聞

Keep In Touch

在社交媒體消失前,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絡,以電郵接收最新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