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

城市的靈魂

不同城市也流傳著不同的金曲,歌頌城市的身份和情懷,細訴城市獨有的故事。在紐約,一首地位崇高的歌曲,是 Frank Sinatra 翻唱馬田史高西斯電影 New York, New York 的同名電影主題曲。這首歌是街知巷聞的紐約市歌,時代廣場跨年派對、紐約的各類不同球隊比賽後,據說也會播放這首歌。寫於 70 年代末,歌曲描述主角一人將到紐約城,熱切期待的心情。”Start spreading the news, I am leaving today, I want to be a part of it, New York, New York.” 不少聽者的心情如歌詞一樣,希冀來到紐約,渴望開展一番事業,要在這繽紛活力,不睡之城裡醒來,感受紐約的靈魂。

到訪紐約的時候,我在大街漫步,耳邊不時憶起洋溢的琴聲,也禁不住隨曲輕唱道 “I don’t have any reasons, I’ve left them all behind. I’m in a New York state of mind”。每位都市人都有說不出的理由,愛上自己的都市,每個城市的居民更有一個獨特的稱呼:紐約的叫 New Yorker, 倫敦的叫 Londoner, 巴黎的叫 Parisian ,甚至香港的 Hongkonger 最近也收納於字典中,城市的身份認同,就是這樣開始建立出來。Billy Joel 這首 “New York State of Mind”, 仍有他年少時於紐約酒吧彈琴的影子,唱盡不少紐約客的情懷:”Some folks like to get away, take a holiday from the neighbourhood.” 有人選擇離開,到他鄉放假遊玩,Billy Joel 卻選擇漫遊 Hudson River 河伴,皆因他心繫紐約。

一個城市的靈魂,仿若夢中發芽的一個概念,無中生有,但隨著時間而慢慢孕育而生。她飄流於街巷,如風,起落無常,吹拂城內的每張臉。城市人難以察覺,因為已經習以為常;旅人留意到她,但這只是她的其中一面。曾經有人質疑過城市靈魂的存在,Sharon Zukin 所著的《Naked City》中以紐約作例子,指廿一世紀的城市已失去其靈魂。紐約大多居民並非生於紐約,他們亦不是世代居住在同一房屋中,所以現代都市正推土重來,剷走歷史的一磚一瓦的時候,受到的阻力不大。經濟得益成功主導城市的面貌,改變原有的城市生活。紐約客,是否只是個過客呢?

在互文世界中,沒有一個文本可以獨然求存,因為每個作者也受時代周遭事物、所閱的書本文章所啟發。城市生活亦一樣,各個社區、地標、才組成一個城市。如 Billy Joel 的歌詞寫道,不同的生活細節組成深刻的影像:New York Times, Hudson River line, Chinatown, Riverside ……或許,城市的靈魂,是散落飄流的,偶見於城市的某隅。

    Keep In Touch

    在社交媒體消失前,讓我們繼續保持聯絡,以電郵接收最新通訊!